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李文科)9月6日凌晨1点,永定区法院执行干警的手机上收到信息:失踪多时的被执行人刘某已出现,就藏身于某小区。收到线索后,执行干警们迅速从家中集结,一场针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突击执行行动在夜幕中悄然展开。
消失的“朋友”与20万借款
这起执行案件,源于一段失信的朋友情谊。李某与刘某本是好友,此前刘某以资金周转和偿还他人债务为由,先后两次向李某借款共计20万元。多年的朋友情谊让李某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,甚至连父母交给他的钱也一并借出。尽管借款时刘某出具了书面借条,承诺按约还款,却始终未兑现承诺。多次催讨无果后,2024年5月,李某无奈向永定区法院提起诉讼。
法院经审理查明,刘某仅在2018年偿还过1.2万元(因借条未明确约定利息,该款项依法认定为偿还本金),截至判决时,仍拖欠李某借款本金18万余元。判决生效后,刘某不仅拒不履行还款义务,还玩起了“失踪”,且经初步调查,其存在疑似转移财产的行为。正因如此,才有了开头一幕。
9月6日凌晨1点30分,执行干警们抵达刘某聪藏身的小区。“我们是永定区法院执行干警,请配合工作!” 开门的刘某见到执行干警时,下意识问道:“这么晚了,你们法院不下班吗?”“法院执行不分时辰,只要有线索,我们随时出动。” 执行干警的回答斩钉截铁,瞬间打破了刘某“深夜可避执行”的侥幸心理。
数据戳穿的谎言
将刘某带回法院后,执行法官立即启动财产调查程序。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查询发现,刘某名下银行账户近期有多笔大额资金往来,单笔最高金额达2万元。面对铁证,刘某仍试图辩解:“这都是生意资金,当天进当天出…”
“这些记录证明你完全有履行能力”执行法官严肃指出,“而且你的资金流转明显不符合正常经营规律。”在清晰的资金轨迹面前,刘某的辩解苍白无力,逃避执行的事实无可辩驳。
鉴于刘某明显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,且存在转移资金逃避执行的重大嫌疑,法院依法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。凌晨3点,警车驶向拘留所,这场深夜执行行动暂告一段落。
“很多人以为法院工作是‘朝九晚五’,但执行工作不一样——被执行人不会按‘上班时间’活动,所以我们必须随时待命。” 参与行动的执行干警说,“只要有机会找到人,无论凌晨还是深夜,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出发。”
当天光微亮时,永定区法院执行局的灯光依然亮着。这灯光,不仅照亮了办公区,更照亮了 “司法为民、执行攻坚” 的道路,彰显着法院兑现 “胜诉权益不打烊” 的坚定承诺——哪怕深夜奔波,也要为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。
责编:王辉
一审:曾金春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